使用PSD-PREP开始一次简单的粒度分析(1)

在确保开始前,请先确认您的PSD-PREP已经被正确部署,且对于文中所提到的功能,您当前的license对其具有权限。

  • 若您需要试用PSD-PREP的功能,请在license申请时选择【企业版-1个月】

在开始前的激活准备,请参考(若您已准备好,请跳过):

Table of Contents

1. 启动程序,选择新计算,选定计算任务与模式

首先您需要启动程序,若您需要新建1个计算,则可单击主窗口的【新计算】按钮(New Calculation)。

随后在跳出的参数编辑窗口中,您需要单击左边的function按钮,并选择您所需要执行的计算任务与子模式。

需要说明,软件可能会被设计有多个计算任务,而每个计算任务可能有多个子模式

对于PSD-PREP 1.2.0,目前仅包含一个计算任务,即PSD-PREP,其表示用于处理PREP过程的粒度分布计算。随着软件的版本迭代,软件也可能包含多种不同的计算任务。

 算法名一般表示为:

				
					Model:Mode-Name
				
			

其中,Model表示模块名,每个模块可能包含若干个针对某计算任务的子模式,模块则被设置了不同的权限。当权限许可时,该模块下的所有子模式均可被使用,反之则不能使用。

PSD-PREP 1.2.0 的PSD-PREP任务包含4种算法,每种算法对应一种子模式,其均为计算全尺寸粒度分布的算法。

  • Single-DDF:简单单峰计算,仅适用于低合金化的合金,例如Ti6Al4V等合金,不能适用于高温合金和不锈钢
  • Double-Peak:经典双峰模型,适合简单情况的高温合金或者简单情况的高合金化合金。
  • Unified-DDF-LD:精度更高的双峰模型,其内部计算由纯理论构建,考虑了熔池形状变化的影响。
  • Unified-DDF-LD-Containing-Segregation:相对于Unified-DDF-LD,考虑了合金原始组织的影响。

 

需要说明,具体的算法解释较为复杂,每种算法也有一些限制条件,这些内容将在今后的讨论中被介绍。

为便于讨论,此处选用Unified-DDF-LD算法进行后续的介绍。

2. 录入参数后执行计算

用户需要在标签中录入所有的参数。每个参数的录入均需要考虑不同的单位(对于无量纲的参数则不包含单位)。

例如,若对于密度属性,若显示单位为g/cm^3,对于钛合金的密度应当录入4.5;若单位为kg/m^3,则应当录入4500。

当前算例所使用的参数均使用软件默认单位,其录入与内涵表示如下:

				
					#initial
initial_peak_mode=0 #峰模式,设置为0表示使用Rosin-Rammler分布
initial_peak_shape=3.3 #峰函数的形状因子,若为Rosin-Rammler分布,在NRR假设下可近似使用3.3

#material 选择Ti6Al4V
material_density_l=4.1 #合金液相密度
material_density_s=4.5 #合金固相密度
material_dynamic_viscosity=2.65 #合金液相动力粘度
material_surface_tension_lg=1.64 #合金液相的液气表面张力系数

#process
process_bar_diameter=75 #设置PREP的棒材直径,即熔池直径
process_linear_melting_rate=20 #设置线熔化速率
process_molten_pool_depth=15 #设置熔池深度
process_rotating_speed=15000 #设置PREP的转速
				
			

参数录入完成后,参数面板的每条参数都会显示绿色的对号。

此时,单击左边的第4个按钮,即执行按钮,开始执行计算。执行前,若未录入工程信息,则会自动生成一些信息,点Yes以继续即可。

运算开始执行后,运行参数将被传输到UResultDialog窗口,当所有计算完成后,UResultDialog窗口的信息页面的进度条将显示100%,否则请耐心等待。

3. 在UResultDialog窗口查看结果

UResultDialog窗口中的附加标签,例如图中显示的PSD-PREP会包含一些专有的计算结果。

在PSD-PREP 1.2.0下,PSD-PREP标签将包含PSD-Frequency和PSD子标签,其分别用于显示计算所得到的粒度频率分布与累计分布。这些分布数据均可以通过[Check]按钮导出以获得。

4. 启动PSD-Analyzer以进行精细分析

在新的设计中,通用的粒度模块被封装于PSD-Analyzer之中以便于多个雾化模拟器进行调用。因此,精细的粒度分布分析,需要使用PSD-Analyzer组件以完成。

请确认您的license可以执行PSD-Analyzer,这可以在UInformation中查看。

当权限许可时,在UResultDialog的PSD-PREP Analysis标签,可以通过Start按钮启动PSD-Analyzer并开始进一步的分析。

如下PSD-Analyzer,注意其作为扩展组件,其界面与PSD-PREP并不同。

5. 筛分粒度分析比对

一开始进入PSD-Analyzer时,筛分区间参数尚未设置,因而需要执行如下操作:

  • 点击[区间]标签
  • 在区间界面,首先设置筛分[区间数],注意使用n个筛网会产生n+1个区间;
  • 在设置筛分数后,从细到粗,逐个设置区间的筛分上限,注意仅需设置上限,筛分区间会自动生成;
  • 单击[生成],以将筛分参数进行生成;
  • 单击左侧执行按钮,以将筛分参数录入到内存;

*后续的系列报道将说明该过程是可以一劳永逸的,筛分参数可以独立保存设置与载入,而不必每次重新处理

需要说明,上述操作仅仅是将筛分数据录入到内存,但数据并未重算,因此,用户需要将PSD-Analyzer的界面切换回[粒度分析]标签,并单击[Run]以重算数据,注意重算后,粒度分析界面下方的Simulation与Experiment的比对会发生变化,这是由于筛分参数已经被设置了。

录入筛分参数后要重算数据

随后,用户需要将粒度分布的子标签切换至[PSD-区间],并在Experiment处键入实际测试的筛分粒度区间,即可获得理论计算的粒度区间(Simulation)与实际筛分结果的比对,并可依据算法计算误差。当误差较小时,后续通过理论建模的计算才能被认为是完全有效的。

需要说明,筛分粒度分布有可能与理论产生误差,其主要由如下原因构成:

  • (主要)模型选择错误:例如针对GH4169,却使用Double-Peak模型,这是不合理的;
  • 实验偏离理想:PREP实验过程包含很强的混沌性,实际雾化过程的工艺参数与理论模型所设定的并不一致且敏感;
  • 取样问题:由于粉体的混沌性,待检测的筛分样品可能取样并不均匀;
  • (主要)筛网问题:事实上,筛网的名义尺寸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,且对筛分结果影响程度很大,筛网所产生的问题将在后续报道充分讨论。

 

6. 数字孪生:全尺寸粒度分布频谱以及数量分布

在假定理论与实际偏差较小,误差是许可的情况下,本次的计算客体的粒度分布,就可以完全被已有的理论数据进行替代。事实上,这一计算结果,就是真实粉体的有效的数字孪生

使用这种数字孪生的好处在于,孪生结果是稠密的,可以提供极其详实的数据计算,这将有助于在研究流动性,比表面积,堆积等精细问题的数学描述的完备性,而一般的筛分数据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
除此以外, 这种数字孪生具有良好的数据同一性,即所有计算所得结果都来源于唯一的孪生客体,不会存在系统误差。而真实检测不能做到,这是由于任意两次的检测的系统误差不能消除,测量数据的绝对值反应的是不同的样本客体。

  • 例如,测量值1.05与0.95,其实测值只能反应1.05与0.95,尽管他们与1很接近,但并不是1。

简言之,构建这种有效的数字孪生,是开发一些涉及堆积的高精度补偿算法的必须条件,一些已有的无支撑3D打印技术中,已经包含了对相应数据应用的案例。

用户可在PSD-连续,累计粒度分布,以及PSD-数量等子标签中,查看当前粒度分布的体积频率/累计分布以及数量分布。

在每个子标签中,通过[复制数据]按钮,用户均可导出这些数据,这些数据将作为PSD的数字孪生客体,因用户需求被应用到其它领域。

Categories:

Tags:

No responses yet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